首页 > 医口社团 > 医学科普

配戴助听器可延缓听力损失进程

发布机构:综合办公室 信息来源:社会组织指导与服务科 时间:2016-04-21 点击:5701

来源《关注身体的危险信号》相约健康系列丛书

 专家名片

杨蓓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擅长耳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鼻窦和前颅底手术。

 身体征兆

近日接诊了一位75岁的吴老太,这位老太太是在她外孙女的陪同下前来医院的。据老人的外孙女沈小姐介绍,她外婆大概在十年前就开始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并且一年比一年要厉害,而且慢慢的发现和外婆说话要不断提高音量了,说话的时候也显得很激动一样,总是大声嚷嚷。最让沈小姐感到难过的是,外婆的情绪也越来越差,以前很乐观开朗的老人慢慢的越来越孤僻,还总是郁郁寡欢、焦虑不安甚至胆小多疑。沈小姐觉得外婆可能有什么病了。

分析建议

大部分老年人听力下降是一个渐进过程,时间长了加重到一定程度才能被家人发现。

一般老年性耳聋最通常的表现是高频听力下降,首先是言语分辨率变差,早期对手机铃声、电话、门铃的听力感觉下降,因为这些声音频率都较高,所以最先表现在高频听力不敏感,其后中低频下降,对一般说话声听起来也比较困难,言语辨别率变差,而且不能听懂对方说话的意思。多数老年耳聋患者会伴有蝉叫样耳鸣,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

注意:听力残疾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导致言语交流和沟通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会变得孤独、多疑,或消极、沉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参与家庭和社会积极性受挫。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语言交流有障碍时,应该尽早到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听力检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及时验配助听器。

采访实录

记者:杨主任,老年人听力下降现象普遍吗?

耳鼻喉科主任杨蓓蓓:60岁以上老人三分之一有退行性听力下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而且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今年将增加0.23亿人,预计2025年前年均增长100万人。

老年性听力下降发病率随着老龄人口增多,也成高发趋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听力障碍是60岁以上老人自述的第三大健康问题(30%),排在关节炎(47%)和高血压(39%)之后。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出现老年性退行性变化,听觉器官也不例外。杨蓓蓓说,老年人的听力下降主要是因为内耳感受声波刺激的听毛细胞出现了老年性退化变性。事实上,人类的听觉神经元细胞从18岁就开始出现缓慢的退行性变化,只不过退化的速度非常缓慢不被人所察觉。但是,到了55岁以后,就可以逐渐感觉到听力不如年轻时候好,到了60岁以后,三分之一的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到了80岁以后,有一半的老年人会出现中度或重度耳聋。出现重度听力下降后,就像我们开玩笑说的“交谈基本靠吼”的情况。

 记者:杨主任,有哪些因素会促使加速退行性听力下降?

耳鼻喉科主任杨蓓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的食物丰富起来,加上现代人缺乏活动,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类疾病的高发。正是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影响,使进行性老年性聋雪上加霜,导致听力下降更快,表现为在年龄上提前出现感音神经性聋。

高血脂就是血液中脂肪浓度过高,脂肪容易在血管壁上附着,长此就容易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造成供血、供氧不足。血脂附着在血管壁上,就像自来水管壁的锈渍和水垢,水管被锈渍、水垢附着后,水流不畅、出水少,甚至阻塞停水。

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同,听觉器官的血供靠的是一支终末血管,没有侧枝循环。一旦内耳的血管狭窄或阻塞,无法通过旁路来替代供血供氧。因此,内耳听觉细胞很容易因为血供不足而缺氧、变性甚至坏死,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听觉毛细胞或神经元细胞一旦变性坏死通常不能再生,由此引起的听力下降也就变得不可逆转。

另外,反复化脓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鼓室硬化等也会引起传导性耳聋,这些因素都会加速老年人的听力损害。

有些药物对也会对听觉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肝脏解毒排毒功能差,应用这些药物更容易引起内耳中毒而损害听力。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制剂也应当慎用。有资料表明,长时间、大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可造成药物中毒性耳聋。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的强声、噪声刺激下,也会损伤听觉毛细胞,使毛细胞变性坏死,造成噪音性耳聋,同样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

记者:杨主任,老年听力下降危害大吗?有改善的办法吗?

耳鼻喉科主任杨蓓蓓:不少老年人认为,老年性进行性耳聋是自然规律,无法治疗逆转,只能听天由命了。其实,听力下降后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听不见,和朋友都逐渐不来往了,社交圈子越来越窄,发展成一个人不言不语,看起来十分孤独寂寞。尤其是当听力下降重度时,家人会觉得同其交流太吃力,会对其大声吼叫,通常会让老人产生自卑感,老人会减少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和社会活动。久而久之,变得抑郁和自闭,增加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听觉的产生过程包括听毛细胞的感音和形成神经冲动,继而由四级听觉神经元细胞分析综合并传导到大脑皮层。如果听毛细胞变性,不能感受声音,不能形成神经冲动,那么后续的听觉神经元细胞就会发生废用性萎缩退化。如果用助听器放大声音,刺激残余的听毛细胞,使少量残余的听毛细胞仍然能产生神经冲动,那么后续的听觉神经元细胞可避免废用性萎缩退化现象。总之,听觉神经元细胞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性,尽早配戴助听器,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失的进程。配戴助听器与配戴近视眼镜一样,是提高感官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很多老年人担心助听器会加重耳聋,其实是个理解上的误区。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听力障碍分级:轻度耳聋为26~40分贝,表现为3-5米之外常听不清楚;中度聋为41~60分贝,距离1米常听不清楚;重度聋61~80分贝,需要在耳旁讲大声才能听到;极重度聋为81分贝以上,能够听到非常响的声音,分不清言语。当出现听力损失,经过听力检测在45分贝以上、90分贝以下的患者,药物或手术治疗不能提高听力时,可以考虑使用助听器。

在我接诊的耳聋患者中,愿意佩戴助听器的只有20%左右,人们认为戴助听器是衰老的象征,还有的认为戴助听器会使耳聋加重,摘了就更听不清了。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戴上和取下之后的听觉差异所造成的错觉,其实经过正规途径选配调试好的助听器,不但不会加重听力损失,反而能保持听觉神经元细胞的功能,避免废用性萎缩、退化和变性。

助听器有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几种。耳背式助听器功率大,相对体积略大;耳内式助听器戴在耳道外,体积相对小,配戴方便,耳道式助听器塞在耳道口,比较隐蔽但功率较小;深耳道式助听器塞在耳道内,从外面看不到,但功率更小,对声音的放大有限。至于老年人应该选用哪种类型的助听器,这取决于患者的听力实际状况。

因为助听器不是普通的商品,需要经过专业的选配才能给自己的听力带来真正帮助。因此,选配助听器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听力学检查,了解听力损失情况。就好像近视选配适合的眼镜一样,先要测定眼镜准确的度数。老年性耳聋患者要通过听力测试了解受损频率的听阈改变分贝数据,验配师依照这个数据来调试适合患者的助听器。

当然,并不是说调试好助听器就大功告成了。开始戴助听器时,会不习惯、不舒适,尤其是听力下降已持续一段时间的朋友,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1~3个月。试戴了助听器2~3个月后要及时把助听器的使用情况、使用感受与验配师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试戴,才会了解助听器的调配是否调配合适,在使用时哪些声音是难以分辨清楚等情况要和验配师保持联系,及时调整助听器的设置。

 专家提醒

80岁以上有一半人听力是正常的,这跟他们的良好生活方式,无“三高”等基础疾病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积极预防老年耳性聋。

第一,合理饮食结构。日常生活中掌握合理、科学的饮食,对防治老年性耳聋具有重要意义。要限制脂肪的摄入,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导致微血管阻塞,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使听觉细胞失去营养供应,导致听力迟钝甚至耳聋。所以老年人不能摄入过量的高脂肪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奶油、鱼卵等。

第二,避免噪声刺激。较长时间接触噪声,会加速老年人听觉衰退。此外,鞭炮、雷鸣等巨大的声浪冲击时,可内耳震荡,导致双耳失聪。遇到上述情况时可戴上护耳塞,以对付强声的刺激。

第三,慎用耳毒药物。避免应用对内耳听力有损伤的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毒功能差,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内耳中毒而损害听力。很多老人有腰腿疼痛等关节毛病,对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制剂也应当慎用。

第四,戒除烟瘾。烟草内含大量烟碱(尼古丁),毒性很强,在人体内大量积累可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能使血液速度变慢,减少体内某些地方的供血量,内耳也是“受灾区”之一。

版权所有 © 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评价中心 地址:杭州市武林广场省科协大楼12楼 浙ICP备07027526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www.zjyxj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weetop.com